欢迎访问云南教育人才网!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资格考试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重点知识——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2025-08-20 11:46 40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重点知识——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体差异性等特征。

一、顺序性

顺序性强调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从低到高,从上到下,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发展的方向是固定的,并且不能后退,也不能跨越。比如人的发展就是由上到下,先发展头部,然后四肢才发展,并且这个顺序是固定不变的。人的动作发展遵循“抬头→翻身→坐→爬→走”的顺序;认知发展从感知运动阶段逐步过渡到抽象逻辑阶段。

教育启示:在教学过程中要循序渐进,不能拔苗助长。

对应古语:《学记》提到的“学不躐等”与“不凌节而施”。

二、阶段性

阶段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既体现出量的积累,又表现为质的飞跃,当某些代表新质要素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身心发展特征,具有不同的身心发展的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阶段性强调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特点各不相同,小学生有小学生的特点,中学有中学生的特点。

教育启示‌:针对不同阶段设计适宜目标,如幼儿期重游戏化学习,青少年期重逻辑思维培养。作为一名教师要看到他们在各个时期的特点,能够有针对性、分阶段的教学。如“小学教育成人化”就是违背了阶段性。

三、不平衡性

不平衡性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同一方面不同速,比如人的记忆力发展,在20岁左右是记忆的黄金期,随后会稍有减弱。二是不同方面不同时,比如,情绪和情感,婴儿在很小就已经情绪成熟,但是情感还没有发展起来。

因此,不平衡性强调的是发展的时速。生理和心理的每一个方面都有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我们要做的就是抓住这样的时期,即关键期,对其进行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育启示‌:把握关键期强化训练(如幼儿语言输入)。

四、互补性

互补性主要指生理和生理的互补,比如视力不好的人,听力比较好。生理和心理的互补,比如,霍金虽然身体有残疾,但是自己的自信心、意志力很强,最终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教育启示‌:注重扬长避短,帮助个体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老师要看到每一个人身上既有优点,也有缺点,要注意用长处去克服其短处与不足,做到扬长避短。

五、个体差异性

个体差异性主要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不同,智力不同,记忆力不同,思维不同等。

教育启示‌:因材施教,尊重个性化发展路径,避免“一刀切”评价标准。老师要看到每个学生的不同,因材施教。

例题分析

1. 在儿童的身心发展中,某一时期某一方面的发展特别迅速,其他阶段相对平稳,这一现象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 )

A. 顺序性

B. 阶段性

C. 个别差异性

D. 不平衡性

2. 小学教育要抓住儿童发展的“关键期”,这是由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

A. 顺序性

B. 阶段性

C. 不均衡性

D. 个别差异性

3. 教育需要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因为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 )

A. 顺序性

B. 阶段性

C. 不平衡性

D. 个别差异性

4. 失明者通过听觉,触觉,嗅觉等方面的超常发挥得到补偿是指个体身心发展的( )

A. 互补性

B. 差异性

C. 相似性

D. 阶段性

5. 人的发展既体现出量的积累,又体现出质的飞跃。当某些代表新特征要素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出现新的年龄特征。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 )

A. 顺序性

B. 不平衡性

C. 阶段性

D. 个别差异性

6. “教育要掌握和利用人的发展的成热机制”抓住发展的关键时期,不失时机地采取有效措施,卓有成效地促进学生发展。这反映了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

A. 顺序性

B. 稳定性

C. 不平衡性

D. 个别差异性

7. 某幼儿园为给幼儿今后的学习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大班教授小学语文和小学数学的内容。该幼儿园的做法( )

A. 符合幼儿关键期的教育要求

B. 彰显了关爱幼儿的教育理念

C. 不符合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D. 违背了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

参考答案

1. D

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含义:(1)同一方面不同速,比如人的身高在人的一生中具有两个生长高峰期,而在其他的时期趋于平缓。(2)不同方面不同步,比如对于初中生身体发展与成人无异,但是心理发展不成熟,说明心理发展与身体发展不在同一步调。题干中的表述符合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2. C

解析:把握“关键期”体现了不平衡性。

3. D

解析:个别差异性强调的是群体与群体的差异,比如男生与女生两个群体,个体与个体的差异比如说有的人聪明早慧有的人大器晚成,所以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因材施教。题干中所说的正是个别差异性的启示。

4. A

解析:互补性强调身身互补,比如盲人眼盲耳聪,身心互补比如身残志坚。题干中的表述正是失明者在视觉受损后其他感觉进行弥补体现的就是互补性的表现。

5. C

解析:阶段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既体现出量的积累,又表现为质的飞跃,当某些代表新质要素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身心发展特征,具有不同的身心发展的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6. C

解析:把握“关键期”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不平衡性强调的是发展的时速。生理和心理的每一个方面都有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我们要做的就是抓住这样的时期(关键期),对其进行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个体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例如身高体重在某一阶段会得到爆发式的增长,但在其它阶段则表现得较平缓;其次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例如感知能力成熟在先,情感等方面的成熟则较晚。

7. D

解析: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人的一生,都要经历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少年期、青年期和成年期等几个阶段。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的不同特征。阶段性还表现为各个阶段是互相衔接的,每一个阶段都是前一个阶段的延续,又是后一个阶段的准备。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要求教育必须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特点,提出不同要求,采用不同的内容和方法,切忌搞“一刀切”。题干中某幼儿园教授小学内容,是不符合幼儿当前年龄阶段的发展特点的,违背了身心发展规律中阶段性的要求。

云南教育人才网官方微信客服 添加微信在线咨询
主办单位:昆明市五华区博信教育培训学校有限公司
办公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东风西路123号三合商利写字楼16层1601号
电话:0871-65096633 15812071159 邮箱:ynjyrc@qq.com
版权所有:云南教育人才网
滇ICP备2022007886号-4
云南教育人才网官方微信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客服电话
0871-65096633 13312583674
联系微信

微信添加好友咨询

联系QQ
返回顶部